中國集裝箱港口發展將主要瞄準六大方向
新華社引述《中國水運報》分析報道,中國集裝箱運輸在近期內仍將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但隨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進一步成熟,適箱貨源的增長將有所降低,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速度將有所減緩。 中國集裝箱港口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任重而道遠。根據國際集裝箱運輸發展態勢、中國的發展需求以及目前的重要問題,中國集裝箱港口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六個方面:
一是優化配置港口資源,并積極調整港口結構。 船舶大型化和運輸規模的擴大不斷促進世界集裝箱運輸航線和港口結構的調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不可能長期保持高位增長。因此要進一步要加強對集裝箱運輸和港口發展規律的認識,統籌做好港口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認清港口在未來運輸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區域間及港口間的協作和合作,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發展,避免盲目追求貪大求洋和惡性競爭。
二是大力推進海鐵集裝箱多式聯運。 在中國沿海大型集裝箱港口的集疏運系統中,鐵路承擔的份額平均不足1%,對港口的運行效率和規模的進一步擴張造成嚴重制約。隨著鐵路能力的提高和鐵路集裝箱的發展,積極推進鐵海聯運不僅是進一步發展集裝箱港口的重大舉措,也是鐵路集裝箱發展的必然需求。要加快解決鐵海聯運的運輸組織、單證信息、基礎設施和口岸環境等問題,加強港口與鐵路合作,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發展。
叁是充分利用內河航運資源發展集裝箱運輸。 內河航運具有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比較優勢,但卻是中國水運行業現代化建設的薄弱環節,發展潛力巨大。今后要在有條件或可以創造條件的地區優先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充分利用內河航道建立大型港口的集疏運通道網絡。特別是長江干線、長江叁角洲、大運河、珠江干線、珠江叁角洲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內河航運條件。要積極采取各種鼓勵政策措施,率先實現內河集裝箱港口和運輸的現代化。
四是積極發展水路內貿集裝箱運輸。 中國具有十分優越的沿海和內河運輸條件,水路內貿集裝箱運輸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內貿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已從1998年的60萬個20尺柜增長到2006年的近2,000萬個20尺柜。今后要充分利用沿海與內河運輸通道,加強與鐵路內貿集裝箱運輸的多式聯運,促進內貿航線與外貿支線的一體化,規范內貿運輸市場,加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標準規范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內貿集裝箱運輸體系。
五是強化自主創新,加快技術創新。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中國在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交通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后要加快集裝箱港口的技術創新步伐,不斷開發新工藝、新裝備、新系統,加快數字網絡、無線射頻、衛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與集成,提升港口建設、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六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促進集裝箱港口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新時期的主要任務。今后要從結構上、技術上和管理上深入發展,抓緊抓好集裝箱港口的節能減排工作。要全面貫徹安全發展的理念,加強供應鏈安全和港口保安工作,強化危險品運輸的安全監管工作,以及進一步加強事故應急反應體系建設工作。
|